根据最新公布的ESI统计数据,我校以“Blocking amino acid transporter OsAAP3 improves grain yield by promoting outgrowth buds and increasing tiller number in rice”为题发表在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018, 16,1710-1722(SCI一区,IF= 8.154)的SCI论文成功入选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高被引论文。该论文第一单位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第一作者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吕凯副教授和硕士生吴博文,通讯作者为方中明教授。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我校科研创新培育基金的共同资助。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是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推出跟踪科学发展趋势与衡量科学研究绩效的分析评价工具。ESI高被引论文是指近10年内发表且被引次数排在相应学科领域全球前1%以内的论文。ESI已成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或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为科学研究评价和追踪前沿研究提供了一个可利用的数据平台。ESI评价指标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高水平大学学科水平评估的重要评价依据。
近年来,在学校推动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加大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学院科研工作成效明显。该SCI论文入选Top 1% ESI高被引论文是学院获批“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后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今后学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